Saul's blog Saul's blog
首页
后端
分布式
前端
更多
分类
标签
归档
友情链接
关于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Saul.J.Wu

立身之本,不在高低。
首页
后端
分布式
前端
更多
分类
标签
归档
友情链接
关于
GitHub (opens new window)
  • Java入门基础

  • Java核心基础

    • 多线程

    • Java常用类

    • 枚举类与注解

    • Java集合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泛型

    • IO流

      • IO流概述
      • File对象
      • InputStream
      • OutputStream
        • FileOutputStream
        • 阻塞
        • ByteArrayOutputStream
        • BufferedOutputStream
        • 小结
      • Filter模式
      • 操作Zip
      • 读取classpath资源
      • 序列化
      • Reader
      • Writer
      • 转换流
      • PrintStream和PrintWriter
      • RandomAccessFile
      • Files工具类
    • 网络编程

    • 反射

    • 函数式编程

  • 设计模式

  • Web开发

  • SpringBoot

  • 微服务

  • Elasticsearch

  • 运维

  • 后端
  • Java核心基础
  • IO流
SaulJWu
2021-01-07

OutputStream

和InputStream相反,OutputStream是Java标准库提供的最基本的输出流。

和InputStream类似,OutputStream也是抽象类,它是所有输出流的超类。这个抽象类定义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void write(int b),签名如下:

public abstract void write(int b) throws IOException;
1

这个方法会写入一个字节到输出流。要注意的是,虽然传入的是int参数,但只会写入一个字节,即只写入int最低8位表示字节的部分(相当于b & 0xff)。

和InputStream类似,OutputStream也提供了close()方法关闭输出流,以便释放系统资源。

# FileOutputStream

我们以FileOutputStream为例,演示如何将若干个字节写入文件流:

public void writeFile() throws IOException {
    OutputStream output = new FileOutputStream("out/readme.txt");
    output.write(72); // H
    output.write(101); // e
    output.write(108); // l
    output.write(108); // l
    output.write(111); // o
    output.close();
}
1
2
3
4
5
6
7
8
9

每次写入一个字节非常麻烦,更常见的方法是一次性写入若干字节。这时,可以用OutputStream提供的重载方法void write(byte[])来实现:

public void writeFile() throws IOException {
    OutputStream output = new FileOutputStream("out/readme.txt");
    output.write("Hello".getBytes("UTF-8")); // Hello
    output.close();
}
1
2
3
4
5

和InputStream一样,上述代码没有考虑到在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地关闭资源。

写入过程也会经常发生IO错误,例如,磁盘已满,无权限写入等等。我们需要用try(resource)来保证OutputStream在无论是否发生IO错误的时候都能够正确地关闭:

public void writeFile() throws IOException {
    try (OutputStream output = new FileOutputStream("out/readme.txt")) {
        output.write("Hello".getBytes("UTF-8")); // Hello
    } // 编译器在此自动为我们写入finally并调用close()
}
1
2
3
4
5

注意:

  • 定义文件路径时,注意:可以用“/”或者“\”。
  • 在写入一个文件时,如果使用构造器FileOutputStream(file),如果目录下有同名文件将被覆盖。
  • 如果使用构造器FileOutputStream(file,true),如果目录下的同名文件不会被覆盖,在文件内容末尾追加内容。

# 阻塞

和InputStream一样,OutputStream的write()方法也是阻塞的。

# ByteArray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实现类之一:ByteArrayOutputStream。

用FileOutputStream可以从文件获取输出流,这是OutputStream常用的一个实现类。此外,ByteArrayOutputStream可以在内存中模拟一个OutputStream: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byte[] data;
        try (ByteArrayOutputStream output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
            output.write("Hello ".getBytes("UTF-8"));
            output.write("world!".getBytes("UTF-8"));
            data = output.toByteArray();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data, "UTF-8"));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运行结果:

Hello world!
1

ByteArrayOutputStream实际上是把一个byte[]数组在内存中变成一个OutputStream,虽然实际应用不多,但测试的时候,可以用它来构造一个OutputStream。

同时操作多个AutoCloseable资源时,在try(resource) { ... }语句中可以同时写出多个资源,用;隔开。例如,同时读写两个文件:

// 读取input.txt,写入output.txt:
try (InputStream input = new FileInputStream("input.txt");
     OutputStream output = new FileOutputStream("output.txt"))
{
    input.transferTo(output); // transferTo的作用是?
}
1
2
3
4
5
6

# BufferedOutputStream

BufferedOutputStream也是OutputStream的一个实现类,也叫缓冲流。

有时候,我们需要读取或者写入非文本文件,在这种情况下,BufferedOutputStream缓冲流速度比FileOutputStream节点流的效率高。

原因内部提供了一个缓冲区。

public BufferedOutputStream(OutputStream out) {
    this(out, 8192);
}
1
2
3

实际上,InputStream也有缓冲区。例如,从FileInputStream读取一个字节时,操作系统往往会一次性读取若干字节到缓冲区,并维护一个指针指向未读的缓冲区。然后,每次我们调用int read()读取下一个字节时,可以直接返回缓冲区的下一个字节,避免每次读一个字节都导致IO操作。当缓冲区全部读完后继续调用read(),则会触发操作系统的下一次读取并再次填满缓冲区。

在缓冲区对比,BufferedOutputStream有8192字节那么大,而FileOutputStream跟FileInputStream的缓冲区只有1字节,所以你明白为什么BufferedOutputStream效率更高了吧。

说到这里,要特别注意:OutputStream还提供了一个flush()方法,它的目的是将缓冲区的内容真正输出到目的地。

为什么要有flush()?

因为向磁盘、网络写入数据的时候,出于效率的考虑,操作系统并不是输出一个字节就立刻写入到文件或者发送到网络,而是把输出的字节先放到内存的一个缓冲区里(本质上就是一个byte[]数组),等到缓冲区写满了,再一次性写入文件或者网络。

对于很多IO设备来说,一次写一个字节和一次写1000个字节,花费的时间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所以OutputStream有个flush()方法,能强制把缓冲区内容输出。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调用这个flush()方法,因为缓冲区写满了OutputStream会自动调用它,并且,在调用close()方法关闭OutputStream之前,也会自动调用flush()方法。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必须手动调用flush()方法。

举个例子:

小明正在开发一款在线聊天软件,当用户输入一句话后,就通过OutputStream的write()方法写入网络流。小明测试的时候发现,发送方输入后,接收方根本收不到任何信息,怎么肥四?

**原因就在于写入网络流是先写入内存缓冲区,等缓冲区满了才会一次性发送到网络。**如果缓冲区大小是4K,则发送方要敲几千个字符后,操作系统才会把缓冲区的内容发送出去,这个时候,接收方会一次性收到大量消息。

解决办法就是每输入一句话后,立刻调用flush(),不管当前缓冲区是否已满,强迫操作系统把缓冲区的内容立刻发送出去。

在我们了解了缓冲流这么多好处之后,那你也应该知道开发中应该优先使用缓冲流。

# 小结

Java标准库的java.io.OutputStream定义了所有输出流的超类:

  • FileOutputStream实现了文件流输出;
  • ByteArrayOutputStream在内存中模拟一个字节流输出。

某些情况下需要手动调用OutputStream的flush()方法来强制输出缓冲区。

总是使用try(resource)来保证OutputStream正确关闭。

帮我改善此页面 (opens new window)
#OutputStream#写入#输出流
上次更新: 2021/01/09, 11:11:31
InputStream
Filter模式

← InputStream Filter模式→

最近更新
01
zabbix学习笔记二
02-28
02
zabbix学习笔记一
02-10
03
Linux访问不了github
12-08
更多文章>
Theme by Vdoing | Copyright © 2020-2022 Saul.J.Wu | MIT License
  • 跟随系统
  • 浅色模式
  • 深色模式
  • 阅读模式